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四分院督促整治京沪沿线高大林木危害铁路运行安全行政公益诉讼案
【关键词】
行政公益诉讼 铁路沿线高大林木 修剪标准 跟进监督 检察建议
【要旨】
针对铁路沿线树木隐患涉及责任主体层级多、职能部门多、利益群体多的复杂问题,检察机关依法精准确定被监督对象,既保证运行安全又兼顾绿植美观,并推动明确铁路沿线树木修剪标准,督促路地建立长效联合巡查机制。
【基本案情】
京沪铁路是国家Ⅰ级双线电气化铁路繁忙干线,是南北铁路交通大动脉之一,日均通行客、货列车148对,良好地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强了京津冀与长三角地区的联系流动,构建了支撑东部发展的经济走廊。2023年5月15日,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四分院(以下简称北京四分院)在履职中得知京沪线北京站至北京南站间K8+200处线路北侧,发生一起因周边林木搭接接触网196#杆回流线造成跳闸,导致南站部分列车限速运行事件。北京四分院经初查后发现:京沪线该区段林木基数大,主要位于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内及邻近区域,林木紧邻铁路护栏外侧,最近的树冠距离供电设备仅0.5m,存在危及铁路供电和行车安全的重大风险隐患。
【调查和督促履职】
2023年5月23日,北京四分院受理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线索。鉴于此类隐患整改范围涉及多个街道,区园林绿化、城市管理等多个部门均有相应职责。北京四分院依据《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第4条及相关规定,综合评估各行政机关监管职责、履职情况以及开展公共利益保护的有效性等因素,确定以属地区政府为监督对象。同年6月2日立案,经调查后制发检察建议,建议该区政府及时对辖区内影响铁路运行安全的林木进行清理处置,采取预防措施消除铁路沿线安全隐患。
该区政府收到检察建议后,确定由区城管委牵头区园林绿化局、多个街道办事处共同落实辖区内铁路沿线高大树木整治工作,并于2023年8月3日书面回复整改落实情况。为确保整改工作真正落地见效,同年8月11日,北京四分院组织北京市人大代表、“益心为公”专家志愿者会同区园林、城管、街道等相关单位开展现场评估验收并召开成效评估会。会上,与会专家对区政府现有整改工作成效予以肯定,并就“摸清铁路沿线高大林木底数,消除地方与铁路企业就铁路沿线林木安全标准认识分歧,建立长治长效的日常沟通协作机制”提出进一步深化整治的意见。为实现有效整改,北京四分院提出“摸清底数、建立台账、统一标准、建立机制”的工作意见:督促地方政府与铁路企业共同对铁路沿线林木数量和权属等情况进行完整统计,形成台账,确保底数清、情况明;在“保证安全,兼顾美观”原则的基础上尽快达成林木修剪标准;建立工作协调长效机制,确保铁路、属地街道、园林绿化等单位沟通渠道畅通,日常、应急协调联动。
在持续跟进监督期间,北京四分院联合铁路企业和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实地走访踏勘3次,组织区园林、城管、街道以及铁路企业等多单位和部门召开推进会3次、整改评估会2次。推动路地双方共同建立了林木台账;推动区委召开专题会落实绿化提升项目资金2612万元,其中519万元专项用于消除铁路沿线高大林木隐患。区委常委、主管区长多次召开会议谋划整改工作,制定铁路沿线林木移植和伐除计划。截至2024年8月,该区会同铁路部门建立辖区内京沪线、京哈线、京津城际铁路沿线区域2444株林木台账,累计修剪危树1504株、伐除危树126株。区园林绿化局与铁路北京供电段制定《铁路沿线树木修剪标准(试行)》并签署了《区铁路沿线树木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常态化工作机制》。同时,该区在铁路沿线景观廊道建设过程中专设法治公园,增添法治元素,开展普法宣传。
2024年8月27日,北京四分院组织开展现场验收并召开整改评估会,市人大代表、公益诉讼志愿者、国铁集团、市委平安铁路建设专项办等相关人员参加,参会人员均对整改成效给予充分肯定。8月30日,北京四分院作出终结案件的决定。
【典型意义】
检察机关积极推动和引导路地双方建立铁路沿线林木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常态化工作机制,提出“安全优先、兼顾美观”的原则,推动路地双方达成既保证安全又最大限度保留树木形状结构美观的修剪标准。行政机关创新“内低外高、内灌外乔、灌草结合”治理理念,充分考虑人民群众对绿植景观和乘阴纳凉等多方面需求,通过优化或新建的方式形成既保护铁路行车安全,又具有立体多层效果的绿化带。行政机关以个案办理为契机开展铁路沿线专项整治工作,将推进依法行政与保障铁路运营安全有机融合,区政府拨付资金建设铁路沿线绿化提升项目,公益诉讼案件办理在社会治理中留下鲜明的法治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