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例5:江苏省徐州市人民检察院完善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工作机制
【关键词】
社会治理检察建议综合管理系统区域协同
【改革情况】
近两年来,江苏省徐州市人民检察院立足法律监督职能和司法办案,紧抓检察建议这一推动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深入开展社会治理检察研究,研发运行全国首个社会治理检察建议综合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管理系统”),以数字化统筹全市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及线索的收集、评估、落实,一体化抓实研究、管理、指导,同时通过协同机制加强区域治理合力,强化检察建议质量和刚性,助推“深治理”“实治理”“共治理”。2023年9月管理系统正式上线。2024年以来,系统汇聚社会治理线索110余条,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70余件,均取得良好效果。
一、整合内外资源,建立一体化运行机制
徐州市人民检察院针对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存在的认识不到位、制发主体分散等问题,探索打破部门壁垒,有机融合司法办案和理论研究,出台《徐州市检察机关社会治理研究工作方案》,成立社会治理研究工作领导小组,有序开展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审核、法律监督模型构建、人才培养等工作,提升推动社会治理能力。对外,组建来自重点治理领域的行政机关、行业、高校等专家团队;对内,集结办理重点治理领域案件的检察官和法律政策研究骨干成立“蓝风帆·融治理”团队,负责社会治理检察建议线索研判、论证评估、落实跟踪等工作,全流程、嵌入式参与社会治理检察建议从“线索”到“办理”再到“办复”。
二、研发管理系统,打造案件化办理模式
针对社会治理检察建议“立项—评估—落实”环节分别存在的线索发现难、制发随意,质量不精,落实乏力等问题,研发具有建议线索、审核、研判、建议库、人才库和权限管理等6个版块的管理系统,实现建议发起、文书制作、审核把关、整改落实全程可视化、效果可评估。在立项发送环节,针对线索发现难、较分散问题,创设线索收集与研判分流机制。发挥团队研判作用,对报送的社会治理线索分析评估后,分为可转化成检察建议、调研报告、法律监督模型等立项线索和备用线索。目前,立项线索中制发检察建议的比例高达八成。例如,两个基层检察院先后填报某行业内控管理问题线索,经研判后召开专家论证会,最终针对该共性问题由市检察院统筹制发,提升建议质效。在评估考核环节,针对建议格式不规范、质量不高问题,创设“基层初核+上级院业务、研究部门同步复核”机制。优化目前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基层审核+上级备案”偏扁平化的制发模式,更突出事前化和立体化,引入上级院对口条线专业指导,形成两级院审核把关合力,提升检察建议质效。2024年以来,审核社会治理检察建议66件,经指导、完善后制发52件;14件因质量或不适宜等问题不予制发。在落实保障环节,针对整改落实流于形式问题,创设回复监督机制。要求在“执行”“办复”模块中填录回函日期、上传回函附件等,阶段性深化落实,形成具象的监督压力。例如,一基层检察院聚焦杨柳飞絮安全隐患问题制发检察建议后,通过平台跟进整改落实情况,邀请专家团队中的林业专家进行现场走访、质效评估,建立联动联防机制,推动全县开展治理行动。
三、强化系统治理,共促区域协同发展
整合全市检察办案和研究资源,探索“检察建议+调研报告+监督模型+课题论文+规范性文件+N”系统治理新路径,培育停车泊位施划违规、医保诈骗等3个法律监督模型,形成10余项机制。例如,针对未成年职校生犯罪问题开展调研,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出台全省首个《开展实质化“法治进职校”工作的意见》,牵头14个部门研发“蓝风铃”强制报告系统,有效推进犯罪预防和社会治理,推动全省278所中职院校“法治副校长”全覆盖。当年此类犯罪率下降10个百分点。鉴于社会治理难题具有共性和地域趋同性,主动履职找准协同共治的切入点,对跨区域社会治理检察建议线索依托管理系统统一研判、整合分流、协同处理。牵头苏皖鲁豫十城检察机关建立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协作配合机制,明确线索移送、调查核实、联合制发、异地制发、督促落实等五项协作内容;组建建议库、专家库、人才库等跨区域“三库”;建立联席会议、日常沟通、信息通报、宣传协作等四项联络机制,共同打造区域法治一体化样板。
【典型意义】
徐州市人民检察院坚持高质效办好每一份检察建议,坚持“监督为治理、治理中有监督”,以问题为导向,聚焦社会治理难点痛点堵点,紧抓社会治理检察建议统管职能,研发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延伸从个案办理到类案监督再到推动社会治理的链条,助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体履职提高社会治理效能,充分发挥检察一体优势,统筹两级检察院各业务条线力量,融合内外研究资源,以组织架构、机制规范和专业团队保障助推社会善治。数字平台提升检察建议质效。研发综合管理系统,充分发挥数字检察融合性,建立社会治理检察建议线索池,通过比对、筛查、研判、反馈,做实社会治理检察建议立项发送、评估考核、落实保障,实现检察建议事前、事中到事后全流程的质效管理。系统思维增强区域治理实效。抢抓国家支持苏皖鲁豫省际交界地区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面对区域间信息不对称、协作不紧密、作用力分散等共性问题,通过主动检察履职找准协同共治的切入点,牵头会签四省十城协作机制,对类同化社会治理线索统一研判、协同处理,推动形成社会治理区域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