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沉默的真相面前,证据间能否相互印证形成锁链,需要执法人员能动履职。影片中,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步步紧扣,拨开真相之上的迷雾,让陈年旧案和案中案有了清晰的答案。
“我要一个答案”,历史系教授夏薇因涉嫌故意杀人,在被告人席上三缄其口,内心坚持必须要一个答案才配合司法机关调查取证……对观众而言,观看罪案题材电影,也是一个寻找答案的过程。
五一档期上映的《检察风云》,是根据真实案例改编的国内第一部新时代检察官视角罪案公诉电影,被称为五一档“大尺度”的犯罪商业大片。影片以庭审现场焦灼控辩为主线,依次展示作为犯罪窝点的富商夜总会、校园贷、保护伞等社会关注话题。安静沉默的被告人、进行有罪指控的公诉人和进行无罪辩护的辩护人放大了情节的焦灼感——作为观众,“我”忍不住想要一个答案,真相到底是什么?
“我”作为一名办案人员,无论是公安机关侦查人员、检察机关检察官还是法院法官,追究一个答案的路径殊途同归,那就是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讲求取证“三性”(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证据确实、充分,以高度的法律事实最大可能接近案件事实。影片中辩护人称:仅因当事人当晚到过案发现场,被害人死亡能否百分之百排除第三人到现场的可能性?辩护人的“发难”貌似过于苛刻,但这应该是法律人求证答案不可或缺的步骤,也是职责所在。我们,都想要一个答案。
影片中,检察官在提前介入阶段,与侦查人员协同合力取证,在沉默的真相面前,察微析疑,锁定致使被害人死亡的凶器“哀册”。也正是这一关键证据,触发了被告人内心的惶恐,让她面临清晰又无法接受的现实:“谁有哀册谁就是盗墓贼。”不仅被害人(死者)家里有,她光鲜体面的丈夫可能还是同谋,继而她选择了沉默不语,争取时间向其丈夫求证真相。
我们,终究会找到答案。在沉默的真相面前,证据间能否相互印证形成锁链,需要执法人员发挥智慧,能动履职。影片中,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不负众望,步步紧扣调取关键证据,最终有力指控犯罪,被告人得到法庭有罪判决,陈年旧案和案中案也有了清晰的答案。
“我”作为一名律师,也要追寻答案。“我”要为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依法辩护,争取最大诉讼权益,给当事人及其家属一个答案。控辩双方激烈交锋,是对公诉人、辩护人业务素能的双向提升。但是,答案的追寻需要很好的法律素养,需要依法进行。影片中,律师从拖延时间来换取变更强制措施,到最后竟然通过把携带花粉的犯罪嫌疑人衣物送至看守所,致使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花粉过敏,进而入住医院,给犯罪嫌疑人与案外人员私下接触提供机会……
为犯罪嫌疑人辩护是“我”的职责,不能逾越法律规范是“我”的职业操守。“我”的使命是为权利辩护,而不是扭曲真相。
将律师辩护的另一面暴露在观众面前,也是影片真实、有力的一个表现,一方面凸显提升司法办案严谨周密的意义所在,另一方面也提醒涉案各方,还原案件事实、探究真相是实现公平正义的必由之路。
又或者,“我”是一个媒体人,以图片、音视频或文字传递事实真相,为社会大众寻求真实的答案。影片中,大学教授夏薇涉嫌故意杀人罪,舆论发酵失控——这类情况在现实中屡见不鲜。犯罪嫌疑人夏薇因花粉过敏住进医院,前去取证的检察官被不明所以的夏薇丈夫挥拳相向。紧接着,媒体上“检察官”“打人”等醒目字眼吸引了大众视线,舆情泛起,给司法机关带来重重压力,这显然不是媒体人的初衷和职业使命所在。
流量效益的当下,一桩桩深埋多年的旧案,比如影片中展示的、来自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件,每一起都是引爆眼球的话题。然而,“我”需要记住:八卦看客绝不是我们新闻工作者的追求目标。给社会大众一个清晰的视角,给司法工作者一个安静的办公桌审视案件,应该是媒体人恪守的职业标准。
我们只需牢记:虽然有时迷雾重重,但真相最终会清晰呈现。无论幕前幕后,无论前路如何艰难,我们都要一个真实客观的答案。
我是一名检察官,我愿意,您是否也愿意?每个人都要认真写好自己的答卷。
(作者:李香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