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检察风云》突围与突破
2023-06-21 09:29:00  来源:检察日报

  一部电影的成功,离不开以导演为核心的创作团队的共同努力,而对制片人来说,他们作为电影背后的“总舵手”,对影片的前期开发、摄制团队的选择、宣传发行、融资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电影《检察风云》2023年4月29日起在全国院线上映,在五一假期共创造4740万元票房,位列五一档新片第4名,开创了检察题材电影的新高度。

  作为一部检察官视角罪案公诉题材的商业影片,它在制作过程中有哪些尝试和创新?实现了哪些突破?

  真正的好剧,简单说就是讲好故事,讲好故事要靠好剧本、好编剧。《检察风云》以专业的视角讲述了几个烧脑连环案。影片中,一起非法校园套路贷引发的富商性侵案成为导火索,牵出了充满迷局的高校女教授故意杀人案,进而又引出一起沉匿20多年的古墓盗窃案……这起盗墓案背后,还有着更大的隐秘与玄机。办案检察官执着追查,剥离出一起令人发指的官商勾结的重大案件。

  影片叙事层层铺垫,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关系的复杂演变,意料之外的反转和惊心动魄的迷局,抓住了观众的眼球。

  影片的编剧是最高检影视中心从检察机关请来的一线办案检察官。该检察官丰富的从业经历,使剧本很好地把握了专业性和故事性的平衡,影片中涉及的套路贷、凶杀案、盗墓案均取材于现实中的真实个案,虽然进行了一些戏剧化处理,但都没有游离现实中司法办案规范,没有去拼接、去生造、去猎奇。这样就让观众在观看故事、感受戏剧魅力的同时加深了对司法办案的了解。可以说,检察官担任编剧的专业优势,在《检察风云》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为了寻求主旋律电影在商业院线方面的突破,制片方选择与具有票房号召力的导演和演员合作。《检察风云》由香港著名导演麦兆辉拍摄,麦兆辉擅长拍摄悬疑、犯罪类题材影片,这是他第一次执导检察题材作品。影片没有用激烈的打斗场面来凸显戏剧冲突和画面效果,而是从检察官“很平常”的视角出发,讲述庭审之前完善证据的过程。从与警方通力配合调查案件到出庭支持公诉,完整的证据链条、严谨的故事逻辑与缜密的推理,丝丝入扣,引人入胜。

  作为一部行业电影,最大的挑战莫过于既要还原行业属性,又要有足够的戏剧张力。与香港影片中通常呈现的法庭戏不同,内地法庭上的控辩双方一般不随意走动,这样的画面会过于安静,缺乏对观影者“好奇心”的满足。导演结合内地庭审实际,尝试作出适度调整,把法庭戏进行拆分,每一个小段不超过3分钟,每一段法庭戏都用一个长镜头来拍,让所有人物都在镜头里,产生了强烈的“3分钟节奏感”。电影中还尝试了幽默元素的植入,岳云鹏饰演的图书馆“小胖”随着音乐起舞,带有港片的轻松诙谐,一定程度消解了刑事案件题材固有的严肃和压抑感。

  影片拍摄颇不容易。拍摄初期,编剧、制片人在内地,导演在香港,增加了双方沟通的难度。由于不方便去监管场所和法庭实地拍摄,剧组搭建了1:1高度还原的提讯室和法庭实景,使影片的画面呈现符合实际并更具质感。为使翻车戏份更加真实,剧组在车外安装了自行设计的滚筒装置,甚至在翻转中加入飞扬的沙子。影片从策划到上映历时5年,考验了制片方驾驭各方资源的能力,实现了内地和香港融合创作检察题材影片的一次突破。

  由于多种条件所限,《检察风云》也有一些遗憾。片名沿袭麦氏“风云”系列,本应成为潜在的票房保障,但“检察”的超强专业性可能阻碍了部分人的观影欲望——这里,也是一个两难选择:既让“检察”二字出镜,通过影视传播,使公众了解检察,了解不熟悉甚至是“神秘”的行业,又通过商业元素的加入带来市场预期,实现效益最大化。还有,影片中检察官探案戏份不少,报案、取证、调查、找人恢复数据……而出庭公诉仅占了其中一小部分;离职检察官和现任检察官,他们之间办案交集的情节设计,在现实中也欠缺合理性。《检察风云》未能在100多分钟里给观众一个强共情,也是影片的不足和遗憾。

  任何一部好票房作品的诞生,对应的观众基础、深度契合的时代心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共鸣必不可少。而这些,都需要好故事、好导演和好演员、好制片人的契合、叠加,形成团队合力。中国电影市场拥有巨大的潜力,观众也有为优质影片掏腰包进影院的意愿,这是国产电影发展的动力之源。

  人们总说,电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部好片值得导演和演员骄傲;而一部好片中留下的不足和遗憾,就值得制片人去深思了——这就是制片人的“总舵手”作用。

  (作者:高斌 单位: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

  编辑:东台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