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我记忆中的卢家胡同
2024-07-01 10:05:00  来源:检察日报

  卢家胡同的壮观景象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与这条胡同相关的话题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里。

  卢家胡同位于我的家乡——山东省潍坊市峡山生态经济开发区岞山街道颜家庄东九曲河北岸前街北侧,长度约160米,宽度2米左右,有南门、北门和中门,南门在前街,北门在后街,中门则在胡同中部,胡同南北贯穿前后两街之间。上世纪胡同居住的十几户居民都是卢姓人家,人们因此称其为“卢家胡同”。

  这条胡同两头不通透,中门南侧有个弯,中门北侧约6米处向东又拐进了一条东西走向的小胡同,长约20米,且东向又向南拐进10余米。这一胡同套胡同的独特设计风格的民居建筑,由于形似古代的钥匙,所以又被当地人形象地称为“钥匙胡同”。

  进入卢家胡同前大门,门口两侧均为大号的青砖到顶的房屋,西侧有一间耳屋,东侧的两间南屋,靠街与大门形成整体结构。大门外是五磴青石板的台阶,年深日久,被行人踩得十分光滑,上下台阶尤其是在雨雪天还要多加小心。大门顶上的房檐是木质穿檐,大门是榆木大门,大门转轴下面是青石座。两边相对,中间有道沟槽,是用来放约40公分高的活动门槛。走进大门,眼前是一个大宽过道,大门里侧门榜中间东西各有一个“腰光眼”,两眼通往两边耳屋。据说,从前为了看家护院,从耳屋通上腰杠就能护住大门,外面的人要想进门是非常困难的。过道正北是一幢大青砖照壁,上顶是凤凰双檐,中间是方砖照壁心子,照壁前是一个不大的天井,天井的东西有两个角门。走进东角门又是一个小天井,北面看似两间北屋,实则三间,与外面的照壁连在一起。

  从照壁前向西拐,再向北才是这条胡同的南半部。顺着胡同向北大约有六七十米远,向东拐五六米,有一门口带有过道。通过过道再向北六七十米便是这条胡同的北大门。大门口外两磴青石台阶,比前门略显逊色,往北看便是后街。现在看来,如果绘出卢家胡同的平面图,或者使用无人机航拍技术远拍,那么呈现在人们眼前的画面恰似一条腾飞的巨龙。

  据村里的老人讲,这条胡同曾经发生过许多故事。其中被街坊邻里誉为清代“一门三秀才”中的三个主人公——卢姓六世祖卢太宁、七世祖卢长贤(云升)、八世祖卢明伦均出生于这条胡同。其中,卢长贤绘制的《古今地舆全图》现为山东省昌邑博物馆馆藏文物。

  卢姓六世祖卢太宁一生勤俭持家,治家处世有方,邻里和睦,德高望重,备受四方仁人志士的尊敬,清朝道光十二年(1832年),地方官府予以褒奖。寿诞之际,道光辛卯(1831年)科举人于锡龄书赠一蓝底金字匾额,上题“海德松年”。此匾高悬于卢家胡同南门外侧,以炫耀乡里,名垂后世。

  五世祖卢秀明之妻马氏,与邻里和睦相处,通情达理,讲究仁慈宽恕,为人钦佩,实为女杰代表。清嘉庆九年,马氏娘家丈岭西庄人士拜请翰林院学士张国侯撰书匾额,题字“宝婺长辉”以示褒奖,此匾高悬于卢家胡同北门外侧,字迹清秀,看似一片山林气象,堪称一绝。此外,“贞筠双挺”是六世祖卢太平之妻李氏、卢太安之妻朱氏的贞节牌匾。道光十五年,此匾悬于卢家胡同北门里侧——这是那个时代留下来的余光暮影。

  小时候,听祖母说,当年她曾经在这条胡同里藏过身、避过难。那是在上世纪初的战乱时期,当地的土匪勾结外界的杂牌军窜至村内抢劫抓人,每逢晚间,村东头的村民们纷纷躲在这条胡同中。有一天晚上,突然来了十几个土匪。由于进不去胡同,这些气急败坏的家伙就用洋镐劈门,幸亏隔着九曲河斜对面有更房相对,更房里每晚都有人执勤。此时此刻,当执勤者迅速拿来抬枪,扣动扳机,“砰砰砰”几声枪响。晚上看不清,抬枪打得有点偏,子弹击中东墙,直至上世纪80年代那几个弹痕都在砖墙上保留完好。土匪被突如其来的枪声吓得乱叫一通。随后,两个土匪搭肩够上了对面九曲河南岸更屋的屋檐,准备放火。村民及时发现,躲在墙角瞄准就是一枪。土匪被击中后,吃了苦头,便携伤带残,悻悻离去。躲进胡同的百余村民得救了。由于这次成功防御,此后这里再没见过土匪的踪影。

  上世纪80年代,旧村改造启动,这条胡同也完成了它的使命。然而,它那辉煌的过去始终留在我的记忆里,常常从记忆深处化为我的梦影。

  (作者:卢金增单位:山东省人民检察院)

  编辑:东台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