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当空,我和助理来到十堰市南化塘镇玉皇山村委会。村委其他同志正在忙着日常的一些事务工作,当周书记知道我们是为了调查在玉皇山战役中牺牲的100余名无名烈士而来时,他不顾一天连上五趟玉皇山的疲劳,一口气喝了半杯水后又陪着我们向玉皇山顶走去。
他一边走一边向我们介绍,1946年7月17日,由李先念率领的北路军左翼部队一万余人经过南化塘镇玉皇山时,与国民党胡宗南带领的部队发生了激烈战斗,伤亡人数达300多人。因条件限制,当地百姓将100多名烈士就地埋葬在玉皇山周围,方圆约有十公里,主要用石头、土堡作为标记。
“这段历史,南化塘镇妇幼皆知,代代相传,随便在路边问一个小孩,他们都会把这段历史说得比教科书上讲得还详细。”站在玉皇山顶,看着玉皇山周围方圆十公里青山大川,周书记的声音有些嘶哑。他习惯性地在烈士墓前再垒上几块石头。青山不老,丰碑永存。周书记喃喃说道:“他们可是为了新中国的建立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啊,我们有责任保护好。”
在这座海拔不足1000米的山顶,挺立着两棵古树,一棵是柏树,一棵是黄连。一直迎风不倒,迎雪傲霜,用它那满身的弹孔,向人们诉说着当年那场中原突围战的血腥与惨烈。
下山的路上,我们去看了因修乡村公路而动迁的无名烈士墓。庄严的碑亭,不语的墓茔,背靠青山,区里拨款和乡亲捐款新建的28座无名烈士墓整整齐齐立在大地上。看到眼前的情景,我们心里无比宽慰。时光虽过去了70多年,但在这块土地上,哪里有烈士墓,烈士墓在哪座山上,具体在哪个位置,当地的老百姓都能说清楚,干农活路过时或者是年关上坟时,他们都会把烈士坟头的石头垒一下,垒高一点儿,烧几张纸。护红、爱红已经是当地百姓骨子里的信念,也是他们引以为荣的责任。
几天后,我们驱车2个小时来到白桑东良河村,察看地处该村的红军烈士墓保护情况。说明来意后,村书记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还找来村里80岁高龄的潘大爷给我们带路。这里静卧着5位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烈士,不到五十公分大小的墓碑已破碎成几块,我拂去上面的灰尘,发现上面只写着周连长、刘排长,没有名字,没有生平,坟前垒起的石头已经长满了青苔。
潘大爷说,前些年,他每年还会来给他们烧些纸、上点香,说说话,近两年腿脚不便,跑得少了。村子里的人都知道这里是红军烈士墓,他们都会告诉孩子们不要损坏,要小心呵护。他对我们说,希望政府能为这些烈士墓造册登记,别把他们忘了。说话间潘大爷满脸的期盼。“以后时间长了,没人管理,也许就说不清楚了。我们家里的老墓就是这上边,在我心里,这烈士墓就和我们家里的祖墓是一样的。”潘大爷望着不远处自己家的祖坟说。
青山无语祭亡人,草露风灯闪电光;家常何处青山在,百姓万世守坟茔。在潘大爷身上,我忽然感受到一种无比强大的力量,我触摸到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的力量。我们握着潘大爷的手,久久不放。
(作者:王伶俐 单位: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