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我们该如何抵达真相
2022-01-04 17:54:00  来源:检察日报

  从最直观的过程看,《第十一回》这部电影似乎在讲述艺术作品诞生的过程。其过程不仅艰难,而且充满了荒诞色彩。

  话剧团的年轻导演胡昆汀正在排练新剧《刹车杀人》,该剧改编自30年前的一起拖拉机杀人案。按理说,创作应该是件很单纯的事,可胡昆汀却遭遇了重重阻碍和磨难。他的舞台不断被闯入,剧本一再被篡改。第一个闯入者,是原事件中的“杀人犯”马福礼。他的理由很简单:我没杀人,你们得按我说的改!在他看来,你们演“我”,我就有权设定我的角色及其定义。但问题是,若每个原型人物都保有艺术作品的最终审查权,又何来创作自由?

  再之后,是死者李建设的弟弟赶来了,他直接拍下20万块钱,要求改戏;然后是市领导看了排练,对“男女乱搞”的戏码很不满意,提出了若干条修改意见……再加上话剧团内部的重重掣肘,演员罢演,员工闹事……一场正剧沦为一场闹剧。最终,命途多舛的话剧终于公演,而代价却是胡昆汀必须放弃“导演署名”。

  就内容而言,这部电影实际讲的是“真相的难以抵达”。对于30年前的拖拉机杀人案,影片先后提供了四个不同的故事版本。卷宗记载的案情一言以蔽之:拖拉机于斜坡上发生故障,驾驶员李建设和马福礼的妻子赵凤霞钻到车底修理,结果二人趁机偷情,被马福礼发现,盛怒之下,他松开脚刹,致使二人殒命。但是,这一看似简单的案情却并不简单。

  影片中登场的马福礼否认杀人,称一切只是意外。而他当初之所以认罪,是因为发现妻子“偷汉”,他碍于男性尊严,才把意外故意夸大为“复仇”。但在死者李建设弟弟的讲述中,马福礼无疑是杀人犯,只不过哥哥的越轨行为完全是出于赵凤霞主动的投怀送抱。而在赵凤霞表姐的讲述中,李建设和赵凤霞则成了一对被拆散的恋人,他们并非偷情,而是真心相爱……所有人都在依据自己掌握的信息以及秉持的动机,对同一个故事作出自以为是的阐述,让真相扑朔迷离。

  影片通过一再“修改”来让这台戏变得越来越戏剧,离真相越来越远。由此导演的意图被一次次改变,演员需要经过新的排练,重新揣摩角色的动机与思量。女演员贾梅怡,为赵凤霞建立起的人设被一次又一次推倒重来。而带给我们观影者最迫切想知道的答案是:究竟谁是杀人犯?

  (子飞)

  编辑:东台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