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走走停停》剧照
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海报
电视剧《我的阿勒泰》海报
在压力激增的时代,“优绩主义”像人生质检的扫描仪,带着世俗的重重标准审视着每个人的答卷,“嘀”的一声轻易地宣判成功或者失败。很不幸,我们的主人公吴迪就是这样一位事业爱情双双失败的“中年人”。回望来路,他空有十年北漂经历却一事无成,只成长为一名“废材”编剧;明明时刻紧绷生活的弦,却还是迎面撞上人生的困境。人到中年,两手空空,吴迪站在人生的分岔路口举棋不定,是咬牙继续走下去,还是停下脚步苟且一阵?他灰头土脸地选择了后者。
电影《走走停停》以吴迪的视角缓缓展开,通过轻快明亮的叙事手法,将其返乡后的生活娓娓道来。影片聚焦吴家鸡飞狗跳、啼笑皆非的日常,用家人间诙谐幽默的对话淡化了吴迪被迫回家“啃老”的无奈。全片采用平铺直叙的拍摄模式,无论是吴迪面对失业的焦虑彷徨、家人对他前途的担忧不安,还是其在家乡遇见熟人的尴尬无措,抑或是影片最后母亲去世的悲伤,所有的情绪描写都是轻柔地点到为止。只有几个镜头定格在人物的表情上,几帧画面一闪而过,没有刻意的渲染,却令人回味无穷。影片用平淡的口吻讲述了一段温馨的返乡时光,关于治愈,关于再次前行的勇气。
面对人生的空窗期,吴迪向老同学冯柳柳解释自己正在Gap,尽量美化被迫待业的尴尬处境,但从影片提及的就业年龄限制和找工作不断碰壁的现实里,仍可窥见主人公无言的焦虑。Gap一词来源于西方国家,它通常是指学生在学业途中短暂停下脚步,体验不同的生活,以此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其实,我们的年轻人似乎没有Gap的自由,在社会时钟下,人生的每个节点都是关键。通过高考顺利拿到大学的入场券,大学毕业后马不停蹄进入职场,或者继续升学深造,生活像一场接力赛,落下一刻就有被淘汰的风险。Gap在中文的语境里,有着与松弛感截然相反的含义,更多时候成为“考研二战”“考公二战”的无奈之举,是“上岸”失败后的再次尝试。
时代的浪潮永不停歇,若想成为一朵追随的浪花,就需要长久的努力。在不断随波前行的同时,我们不妨问自己一句:人生真的有岸吗?抑或说有适合所有人的岸吗?事实上,在饥饿时米饭是岸,在困倦时睡眠是岸,在生病时健康是岸。活在当下,我们就在岸上。
作为“内卷”的反义词,“躺平”一词被《咬文嚼字》编辑部评选为2021年度十大流行语,用来描述主动避开竞争、放弃追逐成功的消极态度。脱口秀演员鸟鸟精准形容当代年轻人左右为难的一种局面:“躺的时候想卷,卷的时候想躺。”如何在卷和躺之间找到平衡,恰恰是我们需要回答的人生命题。乌台诗案后,苏东坡主动选择躺平。“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一路贬谪到离家乡越来越远的地方,他也不改乐观,直言“此心安处是吾乡”。可苏东坡的躺平,绝非一蹶不振。他虽不志于仕途,但对生活的热爱一分不减。他独创东坡肉,成为享受生活的美食达人。他为自己钟情的事业奋斗,在西湖留下造福一方的苏堤,同时不断开办学堂为百姓谋福。可见,苏东坡的躺平是一种心性的开解,并非自我的放弃。他不再渴望名利,但仍在努力生活。影片中,吴迪看似回乡躺平,实则只是停下来歇一口气,不愿意被生活裹挟着走。在答应加入冯柳柳的拍摄计划后,吴迪将镜头对准家人,认真记录父母一代人的故事,了解母亲江美玲尘封的梦想,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也慢慢找到了心之所向。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关注到从大城市回流到小地方的年轻人,他们基于各式各样的原因,或主动或被动地选择了这条看似反方向的路。“鸟都要去南方过冬,人在感到疲惫寒冷的时候啊,也需要向温暖的地方流动,寻找幸福的力量、快乐的力量、美好的力量,或者说,重新出发的力量。”这是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中的一句经典台词。不同于吴迪事业失意被迫离开大城市,《去有风的地方》中许红豆事业如火如荼,她用每日高强度的工作维持着生活体面的表象,看似是大城市里如鱼得水的一类人,但是朋友的离世惊醒了她:六便士是人生的全部意义吗?在工作和生活陷入低谷后,她选择了停下来,与大理峻岭的群山、洱海自在的海鸥为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重新充满能量。
无独有偶,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同样聚焦在人生失意时刻向自然和家庭汲取力量。该剧改编自李娟的同名散文集,讲述了李文秀在大城市追求文学梦的过程中不断受挫,被迫重返故土后重拾勇气的故事。剧中母亲张凤侠在探讨生活的意义时提出:“啥叫有用?你看看这个草原上的树啊,草啊,有人吃有人用,便叫有用。要是没有人用,它就这么待在草原上自由自在,也很好嘛。”长期在功利主义驱动下的我们,对于成功的定义可能过于狭隘,功成名就并非人生目的,扬名立万也不是全民追求。想清楚为什么出发,比盲目赶路更为重要。而当我们疲惫时,无论是衣锦还乡还是空载而归,故乡都永远对游子敞开怀抱。
古罗马哲学家爱比克泰德说:“我们登上并非我们所选择的舞台,演出并非我们所选择的剧本。”生活下一刻会发生什么,我们无从得知。只能在顺境时乘胜追击,在逆境时处变不惊,走走停停,在能走的时候走,在想停的时候停。老子在《道德经》所言“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人的一生祸福相依,只有顺其自然、顺势而为,才能在人生的起伏中能伸能屈,能进能退,方能以退为进。如若只知进而不懂退,就容易在困境中自怨自艾,在对自我的否定里踌躇不前。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面对生活里不尽的烦恼,以柔软的方式对抗,总有意料之外的奇效。《走走停停》中妹妹吴双被认为着装不合时宜,于是幽默地换了另一件印有“闭嘴”的T恤,在增加喜剧效果的同时,小小地对生活里的“不客气”回击了一下。面对家长的催婚,吴双也是充耳不闻,在吴父准备掀桌的瞬间按住餐桌,轻松化解家庭矛盾。在这琐碎的日常里,有着生活的趣味和智慧,生活进一分,你就退让一分,不必和生活硬碰硬。
不同于电影《热辣滚烫》中主角的“触底反弹”和“涅槃重生”,《走走停停》里找不到人生明显的谷底,也没有主角前后反差强烈的新生。它更贴近普通人的生活,没有大起大落的事件,只专注于每天的快乐和烦恼。它不是激励人们奋起改变的心灵鸡汤,反倒是一剂抚慰疲惫的良药。吴迪最终留在了家乡小城,选择成为一名出租车司机,这样的结局似乎算不上鼓舞人心。但是,轻舟已过万重山并不一定是功成名就的华丽转身,也可以是心境的一念不同。有坦然接受一切发生的勇气,吴迪终于和生活握手言和。
在影片的最后,吴迪和冯柳柳因堵车在高速路上相遇,两车不断相会又不断分离,最终渐行渐远。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人同行,也有人离开,但每个人都是按照自己的节奏走自己的路。路途中我们不断获得,也在不断失去。也许小有遗憾,但这正是人生,它没有那么好,也没有那么糟糕。
“优绩主义”从来不是评价人生好坏的标准,它理所当然地将人作为社会评价的客体,与人是目的而非工具的理念相冲突。“幸福主义”才是应当尊崇的标准,生活是自己的,只有自己感到幸福的人生才有所价值。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不随波逐流才是对自己负责。认真倾听内心的声音,在努力奋斗中收获幸福,在疲惫休息时享受幸福。正如主创胡歌所说:“在你特别疲惫的时候,你暂停,然后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感受一下可能曾经你忽略的东西。此时的停,是为了更好地走。”
人生有无限的可能,或直行或转弯,每个路口都是风景。
(江东徐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