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笔到深处自本真:张三才散文集《圆梦故乡》
2021-02-20 10:39:00  来源:四川学习平台

  张三才的散文作品集《圆梦故乡》(团结出版社,2018年9月第一版),是一部着力于解构乡愁的作品。通过此书,便能一窥作者的心境。尤其是作者用了心思、花了功夫写的文章,无论是魂牵梦萦的乡愁,还是推心置腹的友情、感念于怀的亲情,读起来都那么令人愉悦。

  作家的创作价值,就是在于挖掘前人所忽视的东西,提出新观点或发现别致的美。譬如一位诗人,能从极平常的野花乱石间得出一首诗,或者一个作家,能从一个平淡的故事中升华出一篇别致的小说来。作者的《彝都文化的热诚传播者》和《用心,诠释彝乡之大美》等文章,以亲历者的笔触,为我们揭开文化人在幕后操刀的鲜活故事。文学是一场苦旅,有时候虽然生活在素材窝里,但没有眼界和超前意识,是无法把它真正的价值体现出来的。读《圆梦故乡》,你会发现,其实文学与地方文化、地方建设是息息相关的。文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也可以提升一个地方的知名度。挖掘好屏山地方文化,除了请进来外地作家外,还得靠本地作家深入彝都,有体验才有真实的文本。只是,那群在灯下默默耕作的人,要有恒心,要守得住平淡。

  在这本书里可以近距离地感受到作家抱持着敬畏之心来写作。对山川自然、人文风物怀有敬畏,才能以仰望的心描摹,在书页中浸润着文化人谨慎而真切的情意。有了敬畏心,那么感恩心和孝心也就更加质朴。作者写自己舅舅一家,山民的质朴,生活的艰难,以及基层干部的磊落胸怀都跃然纸上。写自己父母,那种发自肺腑的呼唤,对中国人传统的“子欲养而亲不待”情愫的执着,令人潸然泪下。可以说,这几篇字字含情的佳作是笔到深处的结果,也就有了最质朴最动人的本真。

  这本书还留给我不少启示和思考,在物欲横流的年代,该坚持什么、思考什么?将是摆在创作者面前的难题,如果本真失掉,作家的灵魂就如同被抽掉一样,创作也就成了无源之水。

  一个心系故土,热衷文化传播的作者,就是这样通过一本书的带动,让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厚。(作者:徐万琪)

  编辑:东台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