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每一个阳光初照的清晨,或是暮霭缭绕的黄昏,我们检察大院有了人数越来越多的休闲健身队伍,他们或匀速小跑,或边走边聊,不时有爽朗的笑声飞出,给院子平添了勃勃生机,成了我们大院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不过,在这支队伍里,绝大多数都不是我们院里的检察干警,而是住在附近的居民,有暂住的民工、退休干部、忙里偷闲的小贩、偶尔休休假的上班族,还有假日里活蹦乱跳的学生、蹒跚学步的娃娃……各色人等,不一而足。
早在十年前,为响应开放、共享的城市建设理念,我们检察大院是湖南省株洲市第一个“拆围透绿”的市直机关,当年的省报还点名进行了报道。院子里的砖体围墙拆除后,不仅把最北端的一片洼地陆续改造成了一个近600平方米的小游园,还围绕办公楼铺设了700余米的沥青路面。
经过多年的悉心栽培,大院中沿路而建的花坛里,树丛高低错落有致,树下植被环绕,犹如绿色的丝带飘然于林间。在花坛边则设有检察文化碑林,百余块大大小小的石头上,有本院干警篆刻的法谚法语、廉政诗词和格言警句,读之如沐春风。靠近大门处,则立有一块近六平方米的大石碑,上面刻有我院干警撰写的《检魂·砺剑吟》赋,诠释着株洲检察文化“开拓创新、务实奉献、笃恭精准、包容求是”的价值理念,素石浓墨,文采飞扬,既给人以司法的庄严而又不失浓浓的文化气息……转眼间,这种文化、环境、理念的融合建设,我们院已坚持了十余年。
居民们来到我们的大院,在探出嫩芽的枝叶间呼吸着这里的清新空气,听林间清脆的虫鸣、婉转的鸟语,四肢舒展、大脑清空,仿佛每一个细胞都得以净化。有的即使没有自己习惯的运动方式,哪怕是在这里走一走、看一看,大院里沁人肺腑的清新气息和活力四射的运动氛围,也足以驱散沉睡了一宿而滞留在身上的浊气……
晚餐后,来院子里散步休闲的居民更多,他们或抱着小孩,或陪伴着老人,或带着家里的小花狗,徜徉于绿树花丛间,任晚风掠过发际,驱散一天的疲劳。当然,这时候也不乏痴迷于健身运动的年轻人,他们或在树下压腿,或在单双杠上引体,或玩着自带的器材,一个个比赛似的满头大汗,自成一处格外热闹的风景。
眼下,来我们大院休闲锻炼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已然把检察大院当成了自家的花园,他们对大院的热爱,不是偶尔驻足,而是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我和同事们很喜欢居民们的这种习惯。这是一种检民无间的和谐生态,正逐渐成为我院检察文化内涵的一部分。这种内涵的形成绝非偶然,是源自于我院一直以来的开放包容、共建共享的为民理念。
除了风景和环境,还有一处更吸引大家常常驻足的地方,那就是很“接地气”的法治宣传栏,这上面总有大家关心的话题。在沥青路面的两旁,几个醒目的宣传栏就设在大家徒步的必经之地。每当有更新的内容刊出,居民们常会停下脚步认真阅读,有时还不时向路过的干警问这问那,同事们正好详尽地向他们解说、宣传。不过,居民们那追根刨底的劲头,有时让术业有专攻的同事们也招架不住。近年来,扫黑除恶、公益诉讼、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及检察工作的其他时鲜信息,都是居民们喜爱阅读的内容。
当然,居民们也有让我和同事们“烦恼”的时候。有时院里举行一些重大活动,或是执行紧急任务,个别进到院子里休闲的居民或好奇围观,或有小孩喧哗,或不经意间占据了通道,偶尔也会带来点小麻烦。干警们总会耐心跟他们打招呼,对好奇的居民也给予善意的理解,有时会把公务车停下来,等待他们的脚步走远。每到这时,多数居民们通情达理,也逐渐养成了良好习惯,只要院子里有大型公务活动,他们就“敬而远之”,自行回避。长期以来,我们的大院里,警、民和谐共处,从没人红过脸。这可能也是居民们热爱检察大院的原因,因为这里有包容、大度,以及包容、大度中传递的温暖、透着的温情。
同事们常常风趣地说,我们检察大院是检民“共享”大院。这种“共享”,自然是一道最美的人文风景。
从某种意义上说,居民们对我们检察大院的热爱,正是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体现。我为他们从中收获的快乐和满足而欣喜,也为我们“共享”大院的繁茂和兴盛感到自豪。
(作者单位:湖南省株洲市人民检察院 刘亮)